教学目的:
1、理解杜十娘、李甲、孙富等几个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加以刻画的方法;
3、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
教学难点:在描写中表现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二、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号绿天馆主人、可一居士、茂苑野史氏、龙子犹、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人(今江苏苏州市)。冯梦龙出身于书香门第,其兄冯梦桂是个画家,弟冯梦熊善诗,为太学生。当时兄弟三人并负盛名,号为“吴下三冯”。然而,冯梦龙虽“早岁才华众所惊”(文从简《冯犹龙》),用心科举,苦研四书、五经,却一直久困科场。科场失意,使得冯梦龙一度放荡不羁,经常出入青楼酒馆,过着“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王挺《挽冯犹龙》)的生活。他还曾热恋一名叫侯慧卿的妓女,两人已有海誓山盟,但侯却另嫁他人。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从此“遂绝青楼之好”(董斯张《怨离词评注》)。这段经历使冯梦龙有机会接近下层市民,熟悉他们的生活、思想、感情。这对他走向通俗文学道路,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品。之后不久,他就开始编撰民歌《桂枝儿》《山歌》,白话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通称为“三言”)《新列国志》等,笔记小说《古今谭概》《智囊》《情史》等。崇祯后期曾任福建寿宁知县,明亡后忧愤而死。
三、分析情节:
1、开端:开头至“若翻悔时,做猪做狗。”
写鸨母无义逼李甲,十娘有心欲从良。
2、发展:“是夜,十娘与公子议及终身之事”至“各各垂泪而别。”
写柳遇春仗义助好友,杜十娘真情随官人。
3、发展:“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至“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
写孙富歹意破姻缘,李甲薄情卖佳人。
4、高潮:“却说杜十娘在舟中”至“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写痴情女怒沉百宝箱,薄情郎愧失心上人。
5、结局:最后一段。写李甲追悔成狂疾,孙富担惊为怯鬼。
四、讨论:
1、为什么杜十娘要积攒百宝箱?
(提示:想摆脱苦海,寻机从良。)
2、杜十娘自己有银两,为什么不早告诉李甲,而让他为难?
(提示:试探李甲的诚意。)
3、李甲筹集到银两赎出她后,她为什么还是不把实情告诉于他?
(并未对李甲完全放心。)
4、杜十娘为什么不选择走别的路,非要选择自杀?
(提示:从良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而今希望破灭,只有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不满和反抗。)
5、杜十娘是爱李甲的,为什么不在把百宝箱送给李甲之后,才投江而死?
(提示:她已深刻地认识到自己选错了人,既然不是真正的爱情,她为什么还要把东西留给李甲哪?)
第二课时
一、人物形象分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情节比较简单,故事更谈不上曲折离奇,讲万历年间,名妓杜十娘与宦门子弟李甲相爱,杜十娘设计赎身,与李甲南归故里。途中,盐商孙富窥见十娘美色,便说服李甲以千金交换十娘,杜十娘闻讯后,假意答应。次日清晨,打扮得光彩照人,当众将价值千万的珍宝抛弃江中,痛责孙、李后投江自尽。
作品的故事性不强,而主要将焦点放在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生动、血肉丰满的杜十娘形象。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以层层剥笋的方式揭示了杜十娘内在的思想、性情。与一般妓女“从良”热切而盲目不同,杜十娘表现得很冷静,她对李甲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试探,以检验李甲对自己是否出于真情。她本来可以直接资助李甲来替自己赎身,却偏让他到处借贷。当她确定李甲尽力奔波而毫无结果之后,才拿出一百五十两碎银子,而另一半仍要李甲去凑,再一次对他进行考验。从良赎身这一情节很好地展示了杜十娘机智、沉稳、老练的性格特征。后来,杜十娘的闻变冷笑、忍悲严妆、抱宝沉江,又层层加深地将其自尊、刚烈、果决的性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当李甲说出孙富为自己筹划之策时,十娘“放开双手,冷笑一声”,反讽说:“为郎君画此计者,此人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那千金在那里?”“明早快快应承了他,不可挫过机会。但千金重事,须得兑足交付郎君之手,妾始过舟,勿为贾竖子所欺。”很好地传达了其刚烈的个性、内心的悲愤和对李甲的蔑视;闻变之后,性格刚烈的杜十娘内心虽极端痛苦,但却“用心修饰”,仍将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以显示自己的人格尊严。看到李甲“欣欣似有喜色”,则更加坚定了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最后,杜十娘痛斥孙、李之后,怀抱百宝箱投江自尽,这实际上是以死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当然,以此也鞭挞了为金钱而出卖良心、爱情的李甲和为富不仁的孙富。通过一系列情节的推进,一个血肉丰满、性格丰富鲜明的杜十娘形象也成功地展现了出来,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思想性格的展现完满地结合、统一起来。一方面,这些情节事件都是围绕着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现而精心设置的。另一方面,人物的性格逻辑成为推进情节发展的内在线索,正是因为杜十娘的沉稳老练,才有了她对李甲的反复试探,正是因为杜十娘的自尊、刚烈、果决,才有了她的闻变冷笑、忍悲严妆、怒斥孙李、抱宝沉江,性格决定了人物的命运,也决定了情节的发展。
李甲的形象也塑造的比较成功。他是一位懦弱无能、没有主见、自私自利的贵公子。虽然他对杜十娘倾心相爱,也希望能与十娘终身相伴,但当十娘刚开始向他表达从良的愿望时,他却因为惧怕家里反对,不敢答应;后来,在筹措十娘的赎金时,他也是处处碰壁,几乎一无所获,完全是一副无能之相;在听了孙富的一番花言巧语之后,李甲很快就动摇了,毫无主见;为了摆脱困境,他可以负心背义地将十娘转卖给他人,又可见其极端的自私自利。
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与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密不可分。如老鸨骂人,粗俗的市井语言把她势利贪财的内心和放刁散泼的口吻都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李甲的语言也都充满了唯唯诺诺、懦弱无能、毫无主见的贵公子相;孙富的巧言令色,也充分显示了他为富不仁的龌龊内心;
2、概括杜十娘的人物形象:
杜十娘本是风尘女子、京城名姬,但她不甘于做王孙公子的追欢取乐的玩物,而是费尽心思脱离那个火坑,但由于社会的原因,最后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她聪明美丽、热情真诚、心地善良、秉性纯厚、刚强坚毅、有胆有识,是反抗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一个典型的妇女形象。
3、分析其他人物:
(1) 李甲
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2) 孙富
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
(3) 鸨母
只认钱不认人,嫌贫爱富的下三流货色。
(4) 柳遇春
仗义疏财、真挚重情的谦谦君子。
二、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一个未出场的人物——李甲的父亲在小说中的作用呢?
(提示:这个人物很重要,他反映了小说悲剧结局的社会根源,即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逼死了杜十娘,李甲怕、杜十娘担心、孙富利用他挑拨离间,这些都说明小说的主题是把矛头针对封建礼教及世俗社会金钱和门第观念的。与此道理相同的还有李甲的亲戚朋友们。其实李甲、孙富不也分别是一个社会群体的代表吗?像杜十娘这种风尘女子,在这种重重的包围之中,又如何能生存下去呢?她的悲剧的发生,是一种必然。这其实就是一个社会悲剧。)
三、悲剧成因
从表面看来,李甲、孙富二人,特别是李甲,是造成杜十娘悲剧命运的直接责任者。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可说成是杜十娘所托非人的结果。但实质上,杜十娘被逼而死有着更为深层的内在原因: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杜十娘在同李甲归家之前,李甲就为他俩的婚事忧心重重,“老夫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封建的礼教观念和婚姻制度很难接受一名妓女为媳,所以,懦弱的李甲根本无法面对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强大压力。孙富之所以可以动摇李甲对杜十娘的感情,不仅是依靠千两银子,更主要的也是依靠封建礼教对李甲的强大压力,“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对于杜十娘而言,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实际上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